11月8日,湖南省自然資源廳召開湘江科學城規劃工作新聞通氣會,位于長株潭融城核心的湖南湘江新區大王山片區迎來重大利好,根據省政府審議通過的《湘江科學城概念規劃》,湘江科學城選址于湘江西岸科創走廊,臨湘江西岸,北起長芷高速,南到白云路、滬昆高鐵、九昭東路,西至黃橋大道、伏林大道、杏花路,東臨瀟湘大道,面積約145.5平方公里。
科創資源密集生態格局優越
具體來說,在科創基礎方面,劃定的湘江科學城北臨長沙高新區、岳麓山大科城和洋湖總部基地,南含湘潭九華經開區,周邊科創資源密集。
在生態本底方面,范圍內有獅峰山、楊梅山、南谷山、白泉山、靳江河、觀音港、白泉河及長株潭生態綠心等生態資源,自然資源稟賦優越,呈“四山四水一心多廊”的現狀生態格局。
在交通區位方面,范圍內有長潭西高速、長韶婁高速、潭州大道、瀟湘大道等公路交通,已有湘潭北站高鐵站及在建的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與規劃的長衡城際鐵路,交通便捷、對外通達,對周邊區域帶動性強。
在用地條件方面,選址范圍內地形以低丘緩坡為主,農用地占83%,建設用地占16%,建設條件良好。
在配套環境方面,大王山片新學士路沿線及以南有湘潭理工學院、南雅湘江中學、博才花溪小學、博才桐溪小學、省五一九醫院、待建的省兒童醫院(西院區)、巴溪洲、獅峰山森林公園、白泉森林公園、長株潭綠心、鵝洲、興馬洲、和美購物廣場、恒大童世界主題樂園、桐溪古鎮等教育、醫療、公園綠地等公共服務配套,配套條件相對較好。
布局形成“一軸兩帶六組團八片區”
總體來看,湘江科學城依托自然山水格局,規劃布局形成“一軸兩帶六組團八片區”的空間格局。
“一軸”為依托科創大道(萬家麗路西延線),打造東西向延展的科創主軸。
“兩帶”為沿湘江、潭州大道、河西快線形成科教產融合創新帶,于長潭西高速以西,從智能網聯片區至湘潭大學城形成高精尖產業創新帶。
“六組團”為智能制造產業創新區、科教融合示范區、前沿科學創新區、產研融合創新區、成果轉化區、戰略產業聚集區。
“八片區”為智能網聯片、觀音港科技孵化中心、湘江實驗室(大科學裝置)、大學科創港、總部創新中心、興隆湖創新中心、國際人才小鎮、科技展示交流中心。
湘江集團積極落實省委省政府,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對湘江科學城的總體謀劃和工作部署,全力開展湘江科學城核心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加快推進路網工程。當前正抓緊觀音湖路、機場大道建設,項目于2022年10月開工,計劃2023年底完工。先后推進國檢中心、坪塘通用機場、大王山水質凈化廠、融城保障性住房、萬家麗路西延線、白庭路、巴溪大道等項目的征拆和建設工作,積極協助省兒童醫院、湖南大學新校區等重大項目的規劃選址。
責編:鄒彥男
來源:湘江集團
0731-81869999